【放符】😨 放符仔邪術反噬!😱 符仔亂施法,下場慘不忍睹!【放符】😨 放符仔邪術反噬!😱 符仔亂施法,下場慘不忍睹!

在動工前,鄉民會延聘喃嘸或法師進行“躉符鎮土”法事,儀式一般由正一派的喃嘸師傅作法,備有香燭三牲祭品供奉。所謂“躉符”,屬山科法事,是指用5支寫上五方神靈名字和符咒的長竹籤,寓意邀請神靈降臨保護。

“躉符”分為三個步驟,即“躉符”、“暖符”和“辭符”。鄉民首先聘請資深風水師選擇吉日吉時,由喃嘸師傅在村中的主要祠堂或廟宇前架設香案,上面置有1個盛滿沙粒的瓦盆、5支竹籤、1根紅繩、1幅紅布和一些金、銀葉,還有祭品等,在香案下面繫有一隻活公雞。儀式開始時,喃嘸師傅首先燃點香燭,再施演召集天兵神將下凡的“請將科儀”,並不時吹響號角,又轉動靈刀,多次向“躉符”撒米,藉演武驅走邪魔。

放符 Play

其後喃嘸師傅一面唸咒一面將酒和茶注進碗內,並將燒過的符灰放入碗內。然後取出5支竹籤,寫上咒文和東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五個方位,再用紅繩、紅布和金銀葉繫於各支竹籤頂,喃嘸師傅隨即用鐵釘插在活公雞的雞冠上,並將雞冠血灑於竹籤上。

一眾人士便會將東、南、西、北四道“竹符”帶往受影響的地點的四個方位,並插在地上,同時亦將寫上工程動土日期的紙張焚化,以通知相關地區性的神祇。剩下來的一道竹符就會放在祠堂或廟宇正門的檐之上。在壇場旁邊豎立一尊監管孤魂野鬼的大士王,於完成“祭幽功德”後火化。當儀式完畢後,“躉符”才具有法力。

放符

鄉民將各個簪花掛紅盛載泥沙插上5支長竹籤的瓦盆放在預定如土地壇、祠堂、廟宇和路徑交匯處等地方,再由喃嘸逐一進行“安符”儀式。由“躉符”至“暖符”舉行期間,當中的重要節日,鄉民需要預備三牲果品拜祭。

而“暖符”一般在年底前但必須在立春前舉行,村民擇取吉日吉時進行另一次拜祭儀式,每年只會進行一次。

返回頁首

1. 放符的起源與發展

放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,最初是巫師用來驅除疫鬼、祈求豐收的一種儀式。隨着社會的發展,放符逐漸演變為一種祈福禳災、驅邪避兇的民間習俗,並被賦予了許多不同的含義和功能。

根據不同的目的,放符的方式也有所差異。常見的放符方式包括:

放符方式 説明
空符放: 將符咒放入水中,讓其隨水漂流,象徵着將厄運和災難帶走。
山符放: 將符咒貼在山上,祈求山神保佑平安。
火符放: 將符咒投入火中焚燒,象徵着燒燬厄運和災難。
門符放: 將符咒貼在門上,祈求門神保佑家宅平安。

2. 放符文化中的符咒種類

放符所使用的符咒種類繁多,根據不同的目的和功能,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:

符咒種類 功能
驅邪符咒 驅除邪祟、鬼魅、瘟疫等
祈福符咒 祈求福祿、姻緣、財運、健康等
鎮宅符咒 鎮宅辟邪、保家宅平安
避災符咒 祈求避開災禍、意外等

3. 放符儀式中的注意事項

放符儀式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:

  • 放符者需要選擇吉日吉時,並進行齋戒沐浴;
  • 放符的方位和方式要根據不同的符咒種類和目的而定;
  • 放符後需要焚香祭拜,並默唸祈禳詞;
  • 放符完成之後,要將所有儀式用品焚化或掩埋。

4. 放符文化的傳承與發展

放符文化作為一種古老的民間習俗,至今仍在中國許多地方流傳。隨着時代的發展,放符的儀式和形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,但其背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依然值得我們去傳承和發揚。

結語

放符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藴含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民俗風情,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保護。在傳承放符文化的過程中,我們也應該將其與現代社會發展相結合,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意義。

延伸閲讀…

【精華版】放符仔亂施邪術報應下場慘不忍睹

躉符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參考資料

  1. 《中國民俗學》
  2. 《中國民間符咒文化》
  3. 中國民俗學會網站

附錄:

放符儀式流程

  1. 選擇吉日吉時,並進行齋戒沐浴。
  2. 準備放符所需物品,包括符紙、符筆、硃砂、香爐、香、貢品等。
  3. 擺設祭壇,將符紙、符筆、硃砂、香爐等物品擺放在祭壇上。
  4. 焚香點燭,並默唸祈禳詞。
  5. 用符筆蘸取硃砂,在符紙上畫符。
  6. 畫完符後,將符咒摺疊或捲起來。
  7. 按照不同的放符方式,將放符放入水中或貼在門上等地方。
  8. 放符完成後,焚香祭拜並默唸祈禳詞。
  9. 將所有儀式用品焚化或掩埋。